XK星空新闻中心
灯光护栏提升能源含“绿”量的“黑科技” 清洁能源装备正迎来黄金发展期
如今,发展清洁能源,提升能源含“绿”量,已经是全球各国发展的重要议题,清洁能源装备作为将清洁能源转换为电
冲击式轮机、重型燃气轮机、飞轮储能、气体绝缘环网柜、液冷超充……这些听起来极具“科幻”色彩的机器,又被统一称为清洁能源装备,它们或许将定义“能源”的未来。
清洁能源装备是指发电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装备,是绿色能源技术的载体。如今,发展清洁能源,提升能源含“绿”量,已经是全球各国发展的重要议题,清洁能源装备作为将清洁能源转换为电力的载体同样备受关注。
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清洁能源装备产业规模持续提升,达3068.8亿美元,增长率为8.6%。可以看出,清洁能源装备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十分迅猛。而对于我国来说,以风电灯光护栏新能源清洁能源、核电等为代表的清洁能源装备产业近年来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清洁能源装备产业规模持续稳步增长,产业规模达7443.2亿元,同比增长9.7%。
总体来说,清洁能源装备产业规模呈现持续稳步上升趋势,其各细分产业也呈现不同发展态势。根据我国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全国清洁能源装机将新增超过7亿千瓦,其中预计新增水电8600万千瓦、风电2.1亿千瓦、光伏发电3.3亿千瓦,直接拉动清洁能源装备市场需求扩大到2万亿元以上,为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巨大市场。
那么,清洁能源装备究竟该如何定义?相关领域发展现状如何?未来又将如何高速高效发展?今天,请跟随《中国科技信息》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
从概念上来看,清洁能源装备是指发电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装备,是绿色能源技术的载体,是为能源工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基础性、朝阳性产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清洁能源、提升能源含“绿”量,这是如今全球各国发展的重要议题,清洁能源装备作为将清洁能源转换为电力的载体在我国尤其受关注。那么,清洁能源装备都有哪些分类呢?
按照《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划分:新能源与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包括风力发电装备制造、太阳能发电装备制造、生物质能利用装备制造、水力发电和抽水蓄能装备制造、智能电网产品和装备制造、燃气轮机装备制造、燃料电池装备制造、地热能开发利用装备制造、海洋能开发利用装备制造。
而按照能源产业链生态圈划分,清洁能源装备又包括“源、网、荷、储”四个方面,“源”包括水电装备、风电装备、核电装备、燃气轮机、太阳能发电装备、生物质发电、地热能装备、海洋能装备、燃料电池、清洁高效燃煤发电装备等;“网”包括特高压输变配电装备、智能电网装备、能源互联网装备等;“荷”包括工业节能装备、电能替代装备、充换电装备、新能源交通、智能家电等;“储”包括电化学储能装备、机械储能装备、氢气储能装备、热储能装备、压缩空气储能等。
近年来,受“双碳”战略推进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影响,我国风能装备、光伏装备、核能装备、水电装备需求不断提升。其中,光伏装备产业已发展较为成熟,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陆上风能装备技术较为先进,海上风能装备技术仍需多路突破,氢能装备、海洋能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清洁能源装备产业规模持续稳步增长。
从发电量结构看,2021年,清洁能源占比达34.5%,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分别占全国发电量16%、7.83%、3.9%;从全国电力装机结构看,截至2021年底,全国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整体比重达45.4%,其中,水电、风电、光伏、核电的装机容量分别占整体的16.5%、13.8%、12.9%和2.2%。
这些数据也从侧面说明了,我国的清洁能源装备产业规模的持续稳步增长。据有关部门统计,2022年,全国清洁能源装备累计装机容量约 12.2亿千瓦,较上年提高约20%;发电量占比稳定提升,累计发电约3万亿千瓦时,较上年提高约 1.5个百分点1。其中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核电发电量创历史新高。
而在技术能力方面,我国清洁能源装备也有显著提升。近年来,“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实现商业运行、国内首台 150MW 级大型冲击式转轮成功投运、16MW 海上风电机组完成吊装、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成功并网投产、光伏发电技术快速迭代,多次刷新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有力支撑了一批重大清洁能源项目建设。
从产业链角度来说,目前我国已建成相对完善的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在东北、西北、东部沿海、成渝等地区培育了一批高水平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形成了以哈尔滨电气、东方电气、上海电气、金风科技、隆基绿能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能源装备企业,产业链竞争力不断提升。
作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清洁能源装备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然而,在技术创新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清洁能源装备产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清洁能源装备发展面临技术壁垒和竞争。清洁能源装备产业的技术要求较高,涉及多个领域的综合应用。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需要跨越电力、机械、材料、控制等多个学科领域,因此需要克服不同学科之间的技术壁垒;其次,清洁能源装备产业的投资规模较大且周期较长,投资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相对较高,未来可能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意愿;最后,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能源技术开发与合作、能源市场开拓都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对此,专家认为应从三方面入手解决以上问题。首先,优化清洁能源装备产业结构,目前国中光伏装备和风电装备技术较为成熟,二者产业规模总和占清洁能源装备产业比重超80%,氢能装备仍在发展初期,地热能装备、生物质能装备、海洋能装备等技术较为滞后,总体占比较小。积极优化中国清洁能源装备产业结构可有效激发多种细分产业潜力。
其次,构建完备的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中国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链较为完善,但部分环节仍较为薄弱,应依据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基础、特点和长短板,统筹对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布局,对供应链前后端进行规划,构建配套完善的产业链。
最后,应加大创新研发力度,突破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关键零部件和关键技术,围绕清洁能源装备的发展重点和重大需求,加强基础研发,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引领性、颠覆性技术突破,注重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共建具有共性技术研发、试验检验、产品检测等一系列功能的创新平台,注重协同创新,加快重大技术攻关突破,加速研发成果转换,以技术为核心在市场上形成竞争优势。
综合来看,我国清洁能源装备机遇与挑战并存,产业正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期,其前景极为广阔。根据我国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全国清洁能源装机将新增超过7亿千瓦,其中预计新增水电8600万千瓦、风电2.1亿千瓦、光伏发电3.3亿千瓦,直接拉动清洁能源装备市场需求扩大到2万亿元以上,为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巨大市场。
杂志收录情况:《中国知网》《中国期刊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科协、中国图书馆学会(解读科学发展观推荐书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