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K星空新闻中心

不锈钢护栏推动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 持续创优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

2024-02-02 06:18:5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2月1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学习贯彻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介绍

  2023年,市审批服务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强工兴产、转型突围”战略目标,聚焦企业群众所需所盼,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推动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力争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走在前、作表率。2023年,枣庄市民中心共受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52.9万件;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场交易项目2044个,交易额740.71亿元,实现增收节支18.35亿元;全市经营主体突破53.7万户,成功争取“我陪群众走流程”“政务服务体验员”国家级试点,枣庄市政务服务中心成功申报“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争取省级“揭榜挂帅”项目17个(企业准入退出领域7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5项、卫生健康系统1项、公共资源交易(招投标)领域4项),项目数在市直部门中连续两年位居第一。

  一是围绕民生需求创新创优,政务服务更加便民利企。推进“就近办”“跨域办”提质增效,全市共打造51家社会合作网点,梳理23个“全市通办”事项,实现跨区(市)、跨层,政务服务向“深层次”“宽广度”延伸;汇聚全市2500余个政务服务办事网点信息,优化升级政务服务地图,实现“一图指引、办事无忧”;持续深化“午间不断档·全年不打烊”服务,实现非工作时间企业群众办事“不跑空、马上办、一次办”,2023年全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共办结3万余件“不打烊”业务;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将关联性强、办理量大、办理时间相对集中的多个事项集成办理,在枣庄市政务服务网上线余项“一件事”,创新打造“锂电一件事”“石榴盆景一件事”等10余个服务场景。

  二是简化市场主体准入退出,市场内生动力更加充足。探索创新“5021”企业开办服务模式,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1个环节,当场办结;推进涉企证照“一照关联”“一码通行”,推行纸质营业执照二维码与电子营业执照二维码“二码合一”改革;推进住所(经营场所)标准化登记改革,积极搭建枣庄市标准化地址数据库;健全市场主体歇业制度新闻中心,推行“歇业登记”,为市场主体“停机保号”,降低维持成本;深化企业“一照多址”改革,健全“一照多址”工作规范;推进企业准营集成办,推出80个“生产经营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场景,创推“1+N+1”一件事套餐服务,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提高协同审批效率;全力推广“个转企一件事”服务,整合申报材料,减轻申请人负担,今年以来,全市已办理“个转企”4665家,其中“携号转企”50家,推进了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市场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是聚焦强工兴产制度创新,工程建设审批更加便捷。全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创新,深化预建厂房与项目审批双链推进,建设一批与园区产业相适应的标准厂房或按企业“定单”量身预建厂房,同步办理项目审批手续后即可落地投产,2023年推进项目29个,预建厂房面积87万平方米;深化“零增地2.0”审批模式,破解投资人租赁手续办理难题,采用“零增地”模式开展审批服务的项目共161个,涉及厂房面积172万平方米。创新园区项目极简审批模式,打造“洽谈即服务、签约即供地、租购即开工、开工即配套、竣工即”全流程极简审批服务模式,社会投资工业项目主流程审批时限控制在39个工作日以内,简易低风险项目不超过7个工作日。实施以来,251个工业项目运用了该模式相关措施,同时该审批模式被省发改委、省工改办刊发推广。

  四是深耕制度服务体系建设,政务环境更加标准规范。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提升,持续完善许可服务规范,夯实“放管服”改革基础。稳步推动市区镇村四级“6+1”类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提升任务,完成事项认领编制工作。持续推进“一窗受理”,推动市级事项“应进必进”,实现市本级“6+1”类政务服务事项100%进驻。强化政务服务制度建设,创新出台《撤销行政许可操作规程(试行)》,填补全省行政许可撤销规范领域空白。持续完善许可服务规范,形成《枣庄市企业开办服务规范》《枣庄市食品生产许可服务规范》等规范服务体系。制定《枣庄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行政审批专家考核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专家评审行为,建立评审专家履职情况动态监管机制,促进评审质量提升。依托“爱山东”APP,对“建筑业企业资质”所有子项事项进行标准化梳理,在全省率先实现建筑业企业资质“掌上办”。

  五是深化数字赋能平台建设,数字政务更加智慧互联。推动政务服务数据汇聚与共享开发开放,打通数据壁垒,切实推进信息互联互通。推进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完成“一人一档、一企一档”系统建设,升级政务服务网“用户专属空间”,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利化的“精准服务”;完成政务智能问答系统建设,快速、准确地为用户提供所需信息;深化“智助办”政务服务,开展智能咨询、智能身份核验、智能填表、智能审批等功能创新;整合自助服务终端功能,市级580项承诺事项,1200项即办事项均可自助申报。推动政务服务数据汇聚共享,132个子事项数据一键导入政务服务平台,560个市级事项完成与业务中台对接。进一步加强电子证照应用,打造更多免证办场景。持续深化“一网通办”改革,为提供线上主题集成服务、扩大跨域通办范围、智能帮办辅助审批提供技术支撑。打造“数字赋能、智慧交易”服务品牌,构建全市一体化不锈钢护栏、一张网的“1+10+N”交易服务平台体系,提供全程网办、全流程电子化服务,投标评标“通行码”实现多元化突破。

  六是推动办事全生命周期体验,监督问效更加彰显力度。今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确定我市作为山东省唯一试点市,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政务服务体验员”活动,将政务服务管理侧的流程体验和企业群众用户侧的办事体验相结合,着力构建一线体验找问题、集中攻坚破堵点、完善制度求长效的政务服务效能提升机制。组建了“1+7+N”协同联动多元工作架构,市级建立1个统筹调度中心,7个区(市)联动协调,多个政务服务部门(单位)组织实施;通过公开征集、单位推荐、定向邀约等方式,建立市直222名不同领域人员参加的“政务服务体验员”队伍。推动办事全生命周期体验,市级梳理202个“走流程”重点事项清单,组织1场政府开放日和7场主题体验日活动,开展“局长科长坐窗口”活动,共计656人次到政务服务大厅坐窗口。增强体验活动宣传推广效果,组织9期助企暖企政策咨询日活动,135家企业受邀参与,解答企业疑问70条,开展11次《政务服务面对面》直播,市民热线公众号等平台累计最高点击量超过280万人次。建立体验问题全闭环反馈机制,明确“三张清单”,梳理典型问题清单78项,提出需求清单30项,形成优化清单48项。制定《全市政务服务职能科室“百名科长大家评”活动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选取100名政务服务职能科室负责人开展评议。打造体验案例经验库。健全以点扩面机制,对已完成问题处理的创新做法进行总结,已打造形成47篇经典案例。

  七是依托党建品牌凝心聚力,党建引领更加彰显深度。深化模范机关建设,实施“铸魂”“强基”“融合”“连心”“清廉”五项工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加凸显。一是常态化推进思想能力作风建设,牵头举办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培训班;组织开展“为企服务好窗口”创评、“我在窗口写青春”窗口技能大赛、首届政务服务技能“大比武、大练兵”等业务竞赛,激发全市政务服务领域干事创业热情。二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实践活动,成立3支党员突击队,负责政务服务能力提升、“枣开工”项目推进、“数字证书全省通办”等重点改革攻坚任务突破。高标准打造“枣办好 政先锋”党建阵地,获评全市机关党建阵地建设示范点。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工作,召开干部作风暨党风廉政建设深化动员会,开展干部作风暨党风廉政建设专题讲座,协助市纪委监委完成政治监督活页初步建设,规范政商交往行为、构建亲清统一新型政商关系,举办“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党员干部警示教育会。四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积极开展党性教育活动,扎实开展“干部上讲台”活动,制定全年授课排档表,每周安排县级干部、各科室骨干力量轮流“上讲台”,采用“线上钉钉+线下现场”模式,为全体人员讲授业务知识,提升业务素质。开设“阳光审批·法治赋能”大讲堂,组织开展辅导报告会,邀请专家作专题报告,着力提升广大政务服务干部行政执法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灯光护栏

  大众日报记者:2024年,围绕“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年”,市审批服务局在优化政务服务方面将开展哪些工作?

  李伟:今年,市审批服务局将紧紧围绕国家、省、市关于“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工作部署,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通过实现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最大限度利企便民,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变。

  一是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紧扣企业和群众需求,从“实效”“长效”上下功夫,对2023年推出的100个高频“一件事”服务场景进行迭代更新,制定工作指引和办事指南。加大工作创新力度,结合国家、省重点工作和我市发展特色,打造推广一批如“农机一件事”等办件量高、需求性强的应用场景。二是深化线上线下“网厅融合”。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工作,推动“手机端、电脑端、窗口端、自助端”业务协同,扎实提升“可网办率”“可全程网办率”,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全阶段上网运行。规范各级政务服务场所“网上办事体验区”建设,引导各级大厅结合实际情况,持续提升服务功能,积极打造网上办理优先、线上线下融合的协同供给体系。三是强化政务服务数据赋能。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清单,梳理可共享电子证照、电子证明、电子数据目录,推动数据资源高质量供给。完善“一企一档、一人一档”系统,支撑“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的咨询、帮办、审批等环节的数据共享,充分应用数据保险箱的能力,在做好涉及商业秘密、个人信息等数据的隐私保护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群众办事的智慧化、便捷化。依托政务服务监管平台,整合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数据,打通业务数据接口,为重点项目提供“管家式”服务,实行可视化管理,实时跟进项目进度,对重点项目关键节点提前预警,对审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供精准帮扶。四是推进“数字门牌”建设。从群众视角出发,梳理至少20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事项名称口语化、办事攻略通俗化、帮办代办在线化、审批服务规范化,群众轻松扫一扫二维码,即可获得精准智能导引,明晰谁能办、在哪办、怎么办、需要什么材料,使用群众常用的语言进行描述,让群众一看就懂、一填就对、一办就成,实现群众办事难点“枣解决”、办事服务“枣满意”。

  任强:2024年,是枣庄市实现“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的关键一年,市审批服务局将以“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年”为抓手,强化流程优化和服务创新,持续提升我市企业开办和准入准营申办便利度,助推企业尽早投产达效。

  一是提升“企业减资一件事”服务规范化水平。今年7月起正式施行的新《公司法》对企业认缴注册资本要求有了新的变化,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也发布《完善认缴登记制度 营造诚信有序的营商环境》倡议,对已登记公司和新登记公司均应逐步缴足出资,或减资,或注销,对于出资期限、出资数额明显异常的公司,通过调整出资额,有效减少对经营主体的短期集中冲击,更好提振发展信心,稳定社会心理预期。市审批服务局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贯彻落实新《公司法》相关要求,明确“企业减资一件事”服务规范,梳理企业减资变更登记提交材料,全市统一标准,提升“企业减资一件事”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二是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在已推出“企业变更一件事”“企业注销一件事”等80个“一件事”服务基础上,结合“我陪群众走流程”服务体验,收集堵点、难点和意见建议,组织业务骨干集中研讨,优化业务系统功能,合并精简申请材料,强化部门联动,编制“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企业注销一件事”等单项服务规范,优化申请、受理、实名认证、核准等服务流程,提升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标准化,减轻市场主体负担。三是提高登记注册和行政许可服务便利化水平。持续加强业务培训、服务技能培训和业务指导,畅通沟通渠道,统一审批标准,督促各级审批服务部门健全考核评价机制,配齐配强帮办力量,贯彻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等服务承诺,在依法依规基础上,确保申请材料最简、申办流程最优,审批时限最短,促进市场主体尽快合法生产经营。同时,加强督导和暗访调研,丰富网上办、掌上办、智能办服务场景,践行“就近办”“零跑腿”“不打烊”等服务承诺,结合“数字门牌”收集企业群众意见建议,建立沟通联系渠道,结合业务需求开展现场帮包服务,协助梳理申报资料,规划厂区和车间布局,提升企业生产质量管理水平,宣传审批便利化改革成效,助推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枣庄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市审批服务局在服务企业投资需求、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方面有哪些举措?

  赵云飞:我局作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的牵头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以“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年”为抓手,坚持将项目建设作为加力提速工业经济和“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的主引擎,聚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关键环节,扎实推进工业项目审批模式创新,积极推行项目审批服务集成办理。一是聚焦服务大局,全力优化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加快推进“园区极简办”“零增地2.0”“预建厂房与项目审批双链推进”等审批模式在全市的推广应用,根据工业项目类型和落地方式为企业精准提供从招商引资、签约立项、报批报建到开工建设、竣工验收全程“保姆式”政务服务,逐步形成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业务协同、服务集成的审批优势,不断扩大惠企政策受益面。二是聚焦扩面提质,全面开展“揭榜挂帅”创新试点。在高标准完成去年5项省级工程建设领域“揭榜挂帅”任务的基础上,聚焦市场主体需求,积极谋划2024年创新课题。计划采取市区联动的方式,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积极开展赴企调研,认真研究各方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提升创新成果,主动做好沟通汇报,力争推出一批务实管用、企业欢迎的创新举措。三是聚焦集成创新,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进一步完善工改推进长效机制,发挥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牵头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压实工作责任,在全面落实施工许可等高频事项“一件事”集成办基础上,将关联性强、办件量大的事项纳入集成范围,推进“6+3”现代产业体系落地“一件事”、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件事”等改革措施的全面实施,分类优化重点项目审批流程,助力工业项目快落地、早开工。四是聚焦数据赋能,不断提升审批服务便利化水平。按照国家和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数据共享交换标准3.0》相关要求,迭代升级工程审批系统,细化分工和节点,统筹推进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对接,不断丰富工程审批系统功能,进一步加强电子签章、电子证照等归集共享,推动政府部门核发材料一律免于提交。同时从企业办好“一件事”视角,深化智能申报引导及各类集成事项主题式业务应用,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向“好办快办智办”转变。

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