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K星空新闻中心

举旗定向 凝心聚力 成风化人——读“中国新9博体育平台闻新闻中心学”丛书

2024-01-01 08:58:59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作者:张垒(北京市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张珂(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然而,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却并不容易,费孝通曾经就此提出了“文化自觉”的概念。说到底,这体现的乃是对“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不懈追求。

  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新闻学”丛书所体现的,就是中国新闻传播学者对文化自觉和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践履和尝试。

  “中国新闻学”丛书由清华大学李彬教授和赵月枝教授共同主编9博体育平台。两位主编在丛书总序中说:“之所以亮出‘中国’的旗号,当然不是也不可能是‘囊括四海,并吞八荒’,而只是凸显梁启超所谓‘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的历史意识,表明更自觉地面向中国实践、更深入地扎根中国大地、更自信地践行中国道路的学术追求”,“中国新闻学说到底也是为社会主义新闻业立魂、立言、立心”。

  自主知识体系建设重在“立”。如何坚持自主与开放相统一,不忘本来、9博体育官方网站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实现“全球视野,中国立场”?

  从“中国新闻学”丛书已经出版的二十种专著来看,学者们从理论的、历史的、实践的不同侧面,力求确立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框架和基石。9博体育官方网站

  具体说来,丛书的特色在于“四个聚焦”:一是聚焦中国新闻学的根本理论问题。丛书中相当一部分著作是围绕这一点展开的,如《中国特色新闻学的理论基础》《党性与公共性再认识》《全球视野下的新闻真实探索》。二是聚焦中国新闻传播发展历程。丛书力求系统梳理近代以来,特别是近百年来中国的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如讨论中国新闻业实践起源与“解放”话语的《中国新闻业的源起》,深入描摹新中国初期民营报纸生存状况及其时代背景的《新中国的民营报纸》,借助新时期新闻评奖考察新闻观念演变的《发掘好新闻》。三是聚焦共和国、的新闻学者新闻人。如《中国新闻学的星火》展现青年甘惜分的晋绥新闻生涯,《新闻·政治·文化》对范敬宜新闻思想进行了全面讨论,《中国记者口述录》集纳了30多位名记者的新闻人生,横跨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各个时期。四是聚焦当代中国新闻学研究,如《中国新闻传播学访谈录》记录一位华人新闻传播学者从“看山是山”到“看山还是山”的心路历程,《从清华到河大——一个黄河学者的新闻思考》体现了一位中国学者对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探索。

  从逻辑上看,这四个聚焦殊途同归。聚焦中国新闻学根本理论着重于“立心立命”的研究前提,聚焦中国自身发展历程着重于“把中国作为方法”的研究取向,聚焦当代中国新闻学着重于“厚今薄古”的研究重心,聚焦新闻人着重于“以人为本”的研究宗旨。

  理论、历史、实践与人的“四位一体”,使丛书对新闻传播理论和现实问题具有了有机的解释力和指导力,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原创性,彰显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正如丛书序言所说: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中国新闻学已经取得长足进展,“一代代中国记者以及学者以其辛勤耕耘和开创性工作奉献了无数心血和智慧,也为中国新闻学及其学派奠定了厚实基础”。但值得注意的是,新闻学研究也出现了种种倾向:不关注眼前现实,只关注远方理论;不屑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经验及其“地方性知识”,而热衷于新闻学输入性的知识考古与理论旅行;沉溺于碎片化、琐细化等“精致的平庸”,不愿也不能回应时代命题。

  笔者认为,凡此种种,根本上在于缺乏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中国新闻学”丛书所体现出的学术追求勇气,从基底上是致力于摆脱制约中国新闻学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学术殖民”心态,将著书立说的重心从“彼岸”转到“此岸”。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革新。

  其一,强调沟通与对话。新闻具有强烈而鲜明的社会政治属性,沟通和对话势所必然。从著述形式看,丛书很多著作与其说是个人作品,不如说是一场场的多方对话。其中,包括不同侧面和维度的访谈,如《中国新闻传播学访谈录》,包括课堂讲稿、学生对谈,如《记录世界:国际新闻采访与写作》《百佳记者怎样炼成》等。从内在思想看,丛书跳出从单一视角理解新闻活动、构建新闻理论的框架,更加注重新闻与广阔的时代政治、经济与社会的互动。

  其二,关注价值和人民。新闻学既尊崇“真理原则”,也服从“价值原则”,价值始终是新闻学的核心议题。对中国来说,新闻学坚守价值原则就意味着并非只是发现新闻规律(古今中外从来没有这样的新闻学),而是在于或者说更是在于使现实及其规律为人民服务。从甘惜分到范敬宜,从来自20世纪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基层传播”,到对改革开放初期新闻观念流变的审思,丛书始终以不同方式关切着新闻如何落实以人民为主体的价值追求,以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初心理想。

  其三,展现视野和立场。“各美其美”和“美人之美”是文化自觉的有机构成。丛书坚守“全球视野、中国立场”的编辑理念,从而既能看到当下流行的数字新闻学的欧美经验,也能观察不同类型的新闻真实观及其面临的全球性挑战。丛书特别强调了视野与立场的融合,突出了不同观念与态度的对比,展现了既不刻意回避,又自觉跳出西方话语和框架来讨论问题的勇气和能力。

  其四,回归历史与文化。新闻是历史的底稿,也是文化的载体。“中国新闻学”立足中国大地,自然离不开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近代百年的奋斗史以及新中国的发展史,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丛书把对于新闻的思考置于文化和历史的语境中,揭示了一些较少为人关注的新领域,如农村广播网的发展、新中国的体育新闻传播、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文化价值等新闻中心。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植根历史与文化,正是回归中国新闻学的所流之源、所来之径。

  “中国新闻学”丛书的编辑与出版可谓酝酿已久。20年前,清华大学新闻学院首任院长、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大力推动“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作风”的新闻学及其学科体系、教育体系的建设,就已经开启了这一进程。党的十八大之后,新时代的到来更是为丛书的编辑出版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国外金融危机频发与全球资本主义系统性危机,也为中国新闻学的发展提供了外部对照条件。

  2019年春天,在河南大学出版社的努力下,丛书纳入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重点图书,并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中国成立100周年前夕,丛书陆续问世。可以说,丛书从创意到出版的过程,既体现了前辈学人的敏锐感知,也贯穿了时代和格局的变化,更与习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要求和期待同向同行、若合一契。

  目前,丛书已经出版20种。借助这套丛书,越来越多的学者特别是新时代新青年,自觉遵循新时代新思想,立足中国大地,为人民著书立说,不断开辟学术领域,创新学术成果。相信丛书的出版和中国特色新闻学的不断壮大,将在理论方面逐渐打破西方新闻学对学术体系的垄断,在教育方面培养更多优秀的社会主义新闻人才,在实践方面让新闻工作更好地发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搜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