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K星空新闻中心
灯光护栏潮头观澜|唱好成渝“双城记” 打开发展新格局
在中国经济版图上,地处西南腹地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大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习强调,河道护栏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021年10月,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发布。
2024年4月23日下午,习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指出“大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培育城市群,发展壮大一批省域副中心城市,促进城市间基础设施联通新闻中心、公共服务共享”。
重庆、四川携手唱好成渝“双城记”,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交通领域,一个个重大项目正“连点成线、连线成网”
陆上,郑渝高铁全线通车,成渝中线、成达万、渝西等高铁提速建设,在建和已建成川渝间省际高速公路通道21条;水上,万州新田港、涪陵龙头港实现铁路进港,万州新田港二期工程、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等项目加快建设;空中,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四川达州金垭机场正式通航,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改扩建等项目加快建设
这是2月19日拍摄的位于重庆市铜梁区的成渝中线高铁玄天湖大桥建设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川渝搭建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线上对接平台,电子信息制造业总规模超1.6万亿元,成渝“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等重大应用场景建设深入推进。
数据显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从2019年的6.3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8.2万亿元,常住人口从9600万人增长至9853.6万人,重要经济中心特征进一步显现。
2023年8月24日,西部(重庆)科学城华润微电子重庆园区工人在8吋功率半导体晶圆生产车间作业。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截至2023年底,川渝两地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达27个,重大科技平台3197个,科技型企业数量已超过7万家,一大批科研项目陆续落户或投入运营。河道护栏
两地围绕集成电路、智能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联合实施重点研发项目161个,形成超级智能汽车平台等创新成果。
川渝携手将改革创新向纵深推进。多项“全国首创”改革成果在成渝地区诞生:全国首个跨省共建的省级新区川渝高竹新区,全国首个跨省设立的联合河长办川渝河长制联合办公室,全国首次实现跨省市中欧班列合作的中欧班列(成渝)
3月7日,一列满载机械设备、整车及零部件等货物的中欧班列在重庆团结村中心站等候发车。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开放,向全方位、全领域不断扩大。两地合力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成12个综合保税区,加快建设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一带一路”对外交往中心等高层级开放平台
1月4日,在重庆万州新田港站,工作人员进行集装箱吊装作业,将专列货物转运至公路物流环节。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如今,中欧班列(成渝)已覆盖欧亚110个城市,累计开行超1.5万列;截至今年3月底,以重庆为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已通达全球121个国家和地区的503个港口灯光护栏。
公共服务一网通办。川渝推出311项“川渝通办”事项,涵盖就业、河道护栏社保、就医、公积金等群众“身边事”,实现全域全类别的户口迁移“一站式”跨省通办。
民生领域合作共享。川渝共建省级产教联合体18个;291家医院实现112项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重庆、成都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实现“一卡通”。
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川渝建立生态环境协作共管机制,长江干流川渝段水质稳定达到II类,让巴蜀大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3月25日拍摄的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长江两岸的万亩李花。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