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知识
新能源车险投保难:网约车成河道护栏焦点
“没有出险,保费却涨了2000块”“新能源车开了一年后,被告知无法续保了”“多花2000元购买了座位险,才给自己的新能源车顺利投保”……
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到,2024年1月18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财产保险监管司向各财险公司下发《关于切实做好新能源车险承保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要求商业保险公司不得拒保交强险,商业险愿保尽保,同时要求险企全面排查整改,不得在系统管控、核保政策等方面对特定新能源车型采取“一刀切”等不合理的限制承保措施等。
一家车险业务服务商管理层人士表示,目前的确有不少保险公司对新能源车险承保比较谨慎。
“投保难”问题反映的是,一方面,不少保险公司承保依然在盈亏平衡临界点挣扎;另一方面,不少营运性质的网约车按照家用车投保,险企面临的赔付风险比较高。
在社交媒体上,关于如何给新能源车险投保的内容受到广泛关注,例如在抖音上就有视频给车主支招“新能源车险被各大保险公司拒保该如何应对”。
在诸多反映新能源车投保难续保难的声音中,不少车主是因为年行驶里程过高被以评分过高为由拒保,有的车主被以“疑似网约车”为由涨价。
在一位车险从业人士看来,这也是新能源车被吐槽投保难续保难的原因之一。“交强险是法定险种,不能拒保。新能源家用车商业险挑挑拣拣(识别低风险主体做业务),还能站在盈亏平衡点上,其他(车型)基本上就是多做多亏。投保难的核心就是网约车按家用车的费率承保,降低了网约车营业成本,但风险会转移到保险公司身上。”上述车险从业人士说。
当前,由于新能源车充电成本远低于燃油车的加油成本,加之地方政府补贴推动,不少网约车从业者会选择购买或替换新能源车来进行“跑车”。此外,也有个别车主在闲暇之余“接单”,这样,不少家用新能源车实际上具有了营运车辆性质。
经济观察网从保险公司人士处获得的一组数据显示,2023年第3季度,新能源汽车商业险案均赔款5944元,环比上升3.85%;非营业性客车新能源汽车商业险案均赔款最高为7115元;从出险率来看,新能源汽车商业险出险率35.1%,而传统燃油车出险率不足20%。根据交通运输部门数据,截至2023年10月31日,全国共有334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633.4万本、车辆运输证270.6万本,截至2023年12月份底,网约车司机注册量达657.2万人,首次突破650万人。
“商业险承保策略是跟着风险走,如果自主系数拉到顶格1.35(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为0.65至1.35)还是覆盖不了(成本),只能建议客户去问问别家(险企)了。”上述车险从业人士说。
保险行业公益平台茶道燕梳创始人兼CEO、原天平车险总裁谢跃曾这样谈及新能源车险面临的挑战:“新能源汽车因其运行成本远低于传统燃油车,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从事如网约车的营运业务河道护栏,导致保险公司面临更高的赔付风险。与此同时,定损员对新能源车知识欠缺、新能源车道德风险加剧、新能源车高成本结构等因素,也容易造成财险公司赔付率走高,从而导致部分险企经营困难。”
而除上述问题外,新能源车辆在制造技术特征等方面也不同于传统燃油车,一位车险从业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为控制生产制造成本,对车身多采用压铸一体成型技术,且车身集成众多摄像和感知设备,一旦出现碰撞事故,车辆维修费用明显高于燃油车。从消费习惯角度来看,受消费群体特征影响,新能源汽车购买者多为年轻人,平均驾龄较短,且日常驾驶习惯偏激进,显现出平均出险事故率明显高于传统燃油车的特征,直接提高了新能源车险定价的基础保费。
谈及降低赔付率的措施时,谢跃表示,险企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考虑:第一,迭代专属产品;第二,强化使用性质的鉴别;第三,关注减值桥梁护栏风险;第四,适应驾驶习惯。
针对新能源车投保难续保难的问题,《通知》明确,各财险公司要严格依法做好新能源车的交强险承保服务,不得拒绝或者拖延承保交强险,不得在签订交强险合同时要求投保人签订商业保险合同或提出其他附加条件。大型财险公司要发挥行业头雁作用,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承保新能源车商业保险,确保实现愿保尽保,满足消费者的保障需求。《通知》提出,各财险公司要对系统内新能源车险承保政策和考核指标开展全面排查能源知识,不得在系统管控、核保政策等方面对特定新能源车型采取“一刀切”等不合理的限制承保措施,调整对新能源车险设置的不合理考核目标。《通知》同时要求,监管局财险处加强市场监测,及时解决消费者反映的新能源车投保难续保难问题,同时对违规拒保的保险机构和相关责任人依法严肃处理。
最后,《通知》还要求保险公司加强对新能源车险经营存在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拓宽视野思路,从提升行业能力、完善定价机制、加强部委协同等方面提出下一步推动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并于1月26日前以正式报告形式报送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财险监管司。
在谢跃看来,解决新能源商业车险投保难问题,强化使用性质(是否运营)的鉴别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一情况不仅在新能源车领域存在,传统燃油车也面临着同样的情形。
但是要严格对车辆性质进行界定也不容易。例如,有些新能源车主在购买新车后,会到不少网约车平台注册,偶尔接单,让其按营运车辆的费率和价格来缴纳保费,恐怕难以接受。
近期,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财险司组织召开了一次座谈会。在谈及新能源车险的问题时,监管要求金融行业提高站位,突出政治性、人民性,目前大幅度提高新能源车险费率不现实,行业改革力度要符合社会接受度。
谢跃建议,可以在家用车和营运车中间,划分出网约车类别,并为其制定相关费率。
“对网约车的分类也要增加颗粒度,可以根据网约车的天数或者上线时间来划分不同的档次,然后分别进行定价。目前保险公司有一些条款,如果发现家用车用于运营,出险了是可以拒赔的。给网约车做单独的分类,对于车主来说,也比较好接受。”谢跃说。
这也需要网约车平台和保险公司进行合作,对于平台来说,差异化的费率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注册车辆都需要用营运车辆的费率来缴纳保费。
此外,如何利用日渐丰富的数据和技术手段来做足风险识别和细分风险差异也是新能源车险经营者面临的挑战。“监管也是希望行业主体(保险公司)针对新能源车承保风险,通过更丰富的数据和评估技术,做足风险识别和做细风险差异。不能因为整体市场赔付率相对高,就粗犷地放弃经营这块业务,而是通过数据积累和科技来识别风险,同时不断打磨,这是个长久的过程。”保险数据分析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律商风险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