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知识
专访丨中法能源合作助力可持续发展——访法国电力集团撞护栏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傅楷德
不锈钢护栏新华社北京5月5日电(记者邹多为)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中国对法国进出口年均增长5.9%。今年一季度,中国对法国进出口1272.2亿元。在农产品领域,法国是中国在欧盟的第一大农产品进口来源国。2023年,中国自法国进口农产品469.5亿元,较2019年增长50.5%;今年一季度进口值接近100亿元。越来越多的乳品、猪肉、红酒等农产品,从法国农场跨越近2万里来到中国百姓餐桌。在消费品领域,5年来,中国自法国进口消费品年均增长12.3%。其中,化妆品、箱包、首饰、服装、钟表等进口年均增速都超过两位数。与此同时,中国产品也越来越受到法国民众喜爱。5年来,中国对法国出口消费品年均增长3.9%。今年一季度,中国家电、手机、家具、玩具对法国出口分别增长30.6%、27%、24.3%、28%。在高技术产品领域,法国是中国飞机和航空器零部件的主要进口来源国,5年来占中国同类产品进口比重保持在三成左右。此外,中法两国科技创新合作正在进一步拓展。5年来,中国自法国进口材料技术产品、生物技术产品、集成电路年均分别增长38.8%、13.9%、14%;今年一季度,上述产品进口增长均超过两位数。
新华社记者石中玉林浩中国和塞尔维亚是历经风雨、患难与共的“铁杆朋友”。长期以来,中国人民和塞尔维亚人民始终心手相连,彼此怀有特殊感情,真情厚谊跨越时空、历久弥新。近年来,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塞关系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双方坚定支持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坚定支持各自选择的发展道路,务实合作成果丰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日益丰富,两国和两国人民友谊持续深化。重情厚谊的民族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塞尔维亚不是一个陌生的国度。尽管两国地理距离遥远,但两国的深厚传统友谊和特殊友好感情是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塞尔维亚有句俗语:“朋友是时间的果实。”中国人也说:“日久见人心。”两国建交以来,中塞友谊之花经历了风霜雪雨考验,两国关系因历史命运、政治理想、民族情感的深刻交集与共鸣,孕育出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深厚情谊。在中国,人们亲切地称塞尔维亚是“塞铁”。“铁”,是中国人对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友好关系的一种基于朴素情感而又发自内心的至高评价。中国人对电影《桥》的主题曲《啊,朋友再见》谙熟于心;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关键时期,塞尔维亚人民的成功实践和经验为中国提供了宝贵借鉴;提起中国球迷最熟悉的国足外籍教练,“神奇教练”米卢不是“第一”也是“之一”;更有曾经笑傲足坛的贝尔格莱德红星队、网坛天王焦科维奇、驰骋美职篮赛场的约基奇……2011年10月7日,前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主教练米卢故地重游,在沈阳和他当年的“战友”、弟子共同庆祝中国足球队世界杯出线日,米卢率领中国国家队在沈阳五里河体育场以1比0战胜阿曼队,提前两轮获得韩日世界杯入场券,圆了中国足球44年的世界杯梦想。新华社记者李钢摄患难见线年中国汶川发生特大地震;2014年塞尔维亚遭受严重洪灾;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中塞人民总是在对方遭遇困难时毫不迟疑地伸出援手。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塞尔维亚第一时间向中国提供大量救灾物资;新冠疫情期间,在塞尔维亚急需援助之际,中国专家组携救援物资第一时间赶到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亲往机场迎接,与中国专家组成员一一碰肘,更在五星红旗上献上深情一吻。2020年3月21日,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前来迎接的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左)与中国援助塞尔维亚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碰肘”致意。新华社记者石中玉摄面对国际形势的风
法国戴高乐基金会成员弗朗索瓦.德.拉谢瓦勒里5月4日在中国日报网撰文称,中国领导人即将访问法国,此访有助于深化双边关系,进而缓和全球紧张局势、促进经济合作、应对气候危机。文章指出,当前,首要问题是通过完善集体安全机制来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中法两国一致认为,和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具体来说,相较于战争,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能获益更多。历史反复证明撞护栏,持续的冲突对于所有人而言都是有害无益的。因此,是时候召开一场国际会议了。正如法国已故政治家让·莫内所说,我们必须围坐在桌旁,将问题摆在中间。两个实行不同政治制度、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国家发起的倡议更有可能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文章进一步表示,解决经贸领域的问题同样至关重要。一段时间以来,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关税壁垒措施频出、滥用补贴等对贸易畅通构成严重威胁。法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往来。中法两国应当创造商业机遇,这是双边关系的重要一环。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遥遥领先。而法国地理位置优越,汽车制造业历史悠久,堪称中国设立汽车工厂的理想之选。与此同时,法国在农业领域和确保食物链安全方面具有丰富经验。中国可以开展农场试点工作,进而推动本国畜牧业发展。此外,中法两国应当鼓励独特的创新方案,进而促进合作,构建务实伙伴关系。文章最后强调,应对气候变化可谓迫在眉睫。中法两国携手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达成《巴黎协定》。中法通过技术创新从根本上改变生产过程,进而推动能源转型。两国正在通过构建多元化电力格局和提升能源效率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并健全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此外,两国还通过落实相关机制来减少燃料消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鉴于形势紧迫,我们还要做更多的工作,中法可以在这方面为世界树立榜样。我们需要成立由大学、公司和个人投资者参与的专题工作组,以应对紧急状况。比如,通过重新造林来应对洪水以及山体滑坡,通过生态系统保护来应对干旱。此外,我们还要用好机器人、人工智能和高科技产品,为阻止全球变暖提供可行方案。中法两国齐心协力,可以在各个层面推动这一进程,解决好全人类的生存问题。最终,这些努力将有助于缓和紧张局势。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能源知识、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